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”。今年10月,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住宿业高质量发展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我国饭店业正在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,高品质供给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主线。
11月25日至28日,由中国饭店协会和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“2025中国酒店与餐饮业品牌发展大会”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。会上,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接受央视网专访。
五大方向 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陈新华认为,饭店业高品质发展的根本,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现从“数量增长”向“质量提升”的全面转型。围绕未来发展趋势,他提出了五个重点方向:
一是品质化,聚焦服务细节与体验升级,通过地标美食、非遗文化、大师匠人等赋能产品,提升内涵价值,让“平价”不等于“平庸”,“亲民”更显“匠心”;二是智慧化,依托AI、智能机器人、大数据实现降本增效,如智能炒菜机器人、数字化管理系统,助力企业优化运营、精准营销;三是融合化,深化“住宿+文旅”“餐饮+IP”等模式,拓展亲子宴会、银发社交、节令美食等新场景,形成消费新增长点;四是绿色化,响应“双碳”目标,推广节能设备、绿色食材与可持续运营模式,例如此次大会设立绿色饭店展区,引导行业构建低碳循环体系;五是国际化,推动中餐标准、服务品牌出海。
“高质量发展需以政策为牵引、技术为引擎、文化为内核,构建稳健可持续的产业生态。”陈新华说。
供需互动 推动行业进入“品质消费时代”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提出,“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,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,促进消费和投资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”。陈新华指出,这一逻辑本质是供需双轮驱动的深度互动。
当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家庭、银发客群更重视性价比、精细化服务和沉浸式体验,这推动饭店业不断创新场景。同时,新技术、新供给的出现,也能反向激活需求。例如数字化烹饪装备、智能前台系统、节能厨房设备等都显著提升了行业整体效率,创造了更多可感知的品质体验。
对此,陈新华表示,协会将重点聚焦三个方面。一是提振消费需深挖需求,例如协会推动的“小宴会营销”,将家庭聚餐升级为融合仪式、娱乐的社交场景,释放“一老一小”消费潜力;二是扩大品质供给依靠技术与管理,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控制成本,利用智能设备解放人力,让厨师聚焦特色研发,实现“高性价比”与“品质升级”平衡;三是业态创新需跨界融合。例如,本次大会联合美团开展“王牌奇妙Yeah”全域营销,将地标美食、绿色餐饮转化为流量热点,构建“线上引流、线下体验”闭环。
陈新华表示,供给升级创造新需求,需求增长牵引新供给,行业正在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。
四位一体 打造良性行业生态
当前住宿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。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下,行业生态也在加速重塑。关于打造良性行业生态方面,陈新华表示,需聚焦四个关键环节。
一是政策精准对接,帮助企业把握“十五五”趋势、《关于住宿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》核心内容等,规避盲目转型风险;二是标准体系构建,持续完善绿色饭店、数智化服务、中餐评价等标准,积极宣贯《中餐评价规范》等国家标准和《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》等行业标准,建立住宿经营主体和平台企业客房预订、退订管理相关标准,加强住宿业委托管理与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标准化建设;三是资源高效协同,着力打通酒店、供应链、技术平台壁垒。例如,本次大会创新设置六大主题展区,链接1000+源头供应链与2000+住宿品牌,实现从食材采购到智能设备的一站式对接,切实降低创新成本;四是创新孵化赋能,通过举办全国智能炒菜机器人展演赛、节令美食烹饪赛等专业赛事,支持企业试点新业态、新技术,并依托大师匠人、优秀案例推广等机制带动全行业升级。
陈新华强调,良性生态不是自然形成的,需要政策、平台、技术、人才共同推动。他表示,协会将搭建多元平台,通过品牌大会、美食节等专题活动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特别是在绿色数智化转型方面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树立行业标杆,推动文化主题饭店、康养酒店、度假酒店、乡村酒店、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发展,引导行业“学习标杆、成为标杆”。此外,倡导可持续发展,以“绿色领跑”理念推动全产业链节能减碳。通过构建开放、协同、创新的行业生态,为住宿业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,最终实现降本增效、行稳致远的发展目标。
潮平岸阔催人进,风正扬帆正当时。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谋划的历史交汇点,中国饭店协会将按照“十五五”规划中关于大力提振消费,扩大服务消费的要求,聚力绿色消费、数字消费、健康消费以及品质餐饮、国潮美食、地标美食、非遗美食、亲子酒店、度假酒店等新业态新模式,继续办好中国美食节、中国饭店文化节、中国绿色饭店消费季、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等提振消费品牌活动,创新消费场景,培育“人工智能+酒店”融合消费新增长点,举办“中餐出海”全球行活动,搭建住宿、餐饮领域品牌“走出去”合作平台,提升国际化水平。